主 讲 人
:
董飞
时 间
:
2017年6月09日
主 题
:
《传统文化与艺术人生》
地 点
:
七宝老街浴堂街4号老公社
精彩论述
:
“戏曲并不是多么高妙,或者说是高居庙堂之上的艺术。对我来讲,戏曲就是一个修行的法门,是自己修身的渠道。”

青年戏曲男旦艺术家,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学硕士,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秘书长,曾就职于中国国家京剧院,中国文化部中国文化志愿者,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慈善艺术家,2015年7月在美国被授予国会纪念奖和休斯顿荣誉市民称号。 其幼习汉剧,2005年拜师梅兰芳亲传弟子李毓芳,后师从昆曲艺术家张继青、张洵澎、顾卫英等,是国内昆曲男旦复兴第一人,参加2014年APEC峰会演出,于2015年在国家图书馆文津雅集成立董飞昆曲艺术工作室。主演「坂东玉三郎•中日合作版」昆曲《牡丹亭》、圆明园皇家园林版昆曲《牡丹亭》等多部重要昆曲作品,并不断尝试多方面的跨界创作与创新探索。曾随中国文化部和北京市文化局出访过十八个国家和地区,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。

戏曲并不是多么高妙,或者说是高居庙堂之上的艺术。对我来讲,戏曲就是一个修行的法门,是自己修身的渠道。2017年6月9日,青年戏曲男旦艺术家董飞来到七宝镇“修齐讲堂”,与我们分享《戏曲——源于生活延绵至今》。

戏曲: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

我觉得戏曲来自于生活且高于生活,我们大家都知道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有水袖,水袖就是戏曲服装上那一尺三寸白绸子,这白绸子便是源自生活,也就是以前的水衣。戏曲演员通过长期的创作,将水袖表演艺术化,进而演变成戏曲的一种程式。

袖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运用:为官清廉,我们赞誉其两袖清风;如果心有歹意,我们形容其袖里藏刀;若这个人有心眼,则叫袖内机关。有关袖的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,而是历代艺术家们通过在舞台上不断摸索塑造,在满足其生活功用以后,逐渐演化出水袖舞蹈演绎的功能——传情达意,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戏曲功法。水袖是戏曲艺术源于生活并在舞台上得到升华与美化的注脚和缩影。

戏曲:修行法门 修身渠道

对于我来说,戏曲并不是多么高妙,或者说是高居庙堂之上的艺术,它就是我修行的一个法门,是自己修身的渠道。我们讲古代有四艺,称之“琴棋书画”, 进而人生有九雅,“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玉”,我觉得这同样也是人生幸福的九重门,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来发现自我。以“九雅”中的茶为例,喝茶也是能够有一些人生感悟的,茶叶,从树上的一片新叶,经过阳光雨露,到被采摘下来,经过翻炒、烘干、杀青,发酵,加工成一片茶叶,再到在滚烫的开水中慢慢散发出茶香,你会发现它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。这好比我们每个人都在困难、困境、磨难、磨砺中逐渐发现自己,慢慢地,就像一片茶叶一样,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砺之后,我们会在某一个瞬间,开始散发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芳香。

撇开我取得的成就、荣誉和鲜花,最大的收获是我在学戏曲,演戏曲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。戏曲的化妆需要两个小时,经常有朋友说,戏曲那么复杂,为什么不可以用一个假发套直接戴上去?我说不是不可以用这些方式取代,而是因为戏曲演员通过这一整套的准备,经过这一系列繁琐的步骤,他可以进入角色融入情境,可以拥有足够的状态去刻画他所需要表现的这个人物。这有些类似于品茶,由沏入道,进而形成茶道。

戏曲:成风化人 移风易物

每次演《牡丹亭》的时候,我都希望给大家带来三重境界。第一重境界是将观众带入到主人公杜丽娘的心境,展现她在游览花园时看到百花盛开却无人欣赏,并由断井颓垣想到自己空有美好青春却无人重视的伤心之意。第二重境界是将观众带入作者汤显祖的内心世界,作者觉得情之所至,是可以超越生死的。这也是为什么他在《牡丹亭》里描写了杜丽娘起死回生结成美好姻缘的故事。第三重境界是感受到戏曲表演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,都有属于自己的姹紫嫣红,也会遇到因困难而一时无法超越的时候,在我们感叹故事人物的人生际遇的同时,也提醒自己要不断修行,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
《牡丹亭》不仅仅是一出昆曲,里面蕴含着中国文学的力量,以及文学家的伟大思想。我们希望通过表演,展现中国文学、曲辞、音乐,以及舞台演绎的独特韵味,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戏曲的魅力。或许你不一定会成为戏曲爱好者,但是通过某一次的看戏,可能在你的心里就会种下一颗戏曲的种子,在将来的某一时刻,当你听到琵琶声的时候,或许就会勾起乡情,回味起属于自己的记忆。这就是戏曲在个人修身养德、齐家守道,在社会文化、群众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,其美教化、移风俗的社会功用正是戏曲能延绵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。